零字节资讯网2022年11月17日消息:

国际报道最小早期食管癌,被华西专家用自主研发AI“描”出来了

11月16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获悉,消化内科胡兵教授团队在内镜领域著名期刊Endoscopy(IF:10.437)上发表研究文章《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detecting and delineating a ********* all flat-type early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under multimodal imaging》(《多模态成像下检测和描绘小型扁平型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人工智能》),揭示了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发现一例国际文献所报道的面积最小早期食管癌,仅3mm×2.6mm,并成功实施内镜微创治疗的全过程。

据介绍,该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不仅是全球第一个将多种内镜模式结合用于检测早期食管癌的人工智能系统,也是全球第一个可在白光内镜下精准勾画早期食管癌边界的人工智能系统。

国际报道最小早期食管癌,被华西专家用自主研发AI“描”出来了

▲论文发表界面

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改善其预后至关重要,有效的内镜活检是确保不会发生漏诊或误诊病变的关键,准确描绘病变边缘对于有效的活检至关重要。近年来,人工智能(AI)在早期ESCC内镜诊断中的应用有所增加,但是,大多数人工智能系统仅用粗糙的方形框架识别早期的食管鳞状细胞癌。而在胡兵教授团队研发的这款AI辅助诊断系统下,可以集成多种内窥镜成像模式,达到实时检测和描绘早期ESCC的边缘的效果。

论文客观全面地描述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四种内镜模式下(白光内镜、碘染色、非放大与放大窄带光谱成像)实时辅助检测并精准勾画这例面积仅3mm×2.6mm的平坦型早期食管癌的过程。检查发现早期食管癌后,该患者随即接受内镜微创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证实确为早期食管癌,且肿瘤侵及黏膜固有层,属于T1A分期,预后良好。对于如此小的早期食管癌症病变,只要医生稍不仔细或者动作稍快,就很容易被漏诊。

胡兵教授团队研发的早期食管癌AI辅助诊断产品适配于目前大多数医院采用的主流消化内镜检查仪器,可以“嵌入式”搭载于内镜显示器中,单屏幕使用,操作方便,无须改变内镜医师操作习惯,具有较高临床实用性。该产品已获二类医疗器械证。

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图据华西医院

编辑 于曼歌

感谢阅读,但此资讯的底层逻辑还需:
从和田玉手镯到易经,推演真相与未来


点击上面零字节资讯网相机的圆圈
生成这篇文章的奇异、神秘的海报
然后将海报保存图片收藏,可发朋友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零字节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零字节网(0b.cn)

此文由访客“中国玉王”发布
“中国玉王”发布的所有文章
“中国玉王”提供的交易链接

我要在零字节网做自媒体, 发布内容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9911081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515910221@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玉王手镯总汇 手镯检索 中国玉王易经
  和田玉手镯三十六计-三十六策技能干货
钟小玉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