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央视曝光直播间卖和田玉骗局
央视曝光直播间卖和田玉骗局:商家上科技与狠活儿,直播间上演假砍价戏码
近日,《财经调查》记者接到群众反映,眼下一些销售和田玉的市场里,有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对和田玉的认知不足,通过各种手段欺骗消费者,牟取利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化学药剂浸泡出 “和田玉籽料”
《财经调查》记者来到了河南省南阳市的石佛寺镇,这里是国内最大的和田玉加工与交易集散地之一。在 “榆树庄市场” 的和田玉籽料批发区,记者在多个摊位前闻到刺鼻气味,客户挑选时也都戴塑料手套。摊主坦言,这些是用化学药剂染色的假籽料。
知情人告诉记者,由于和田玉籽料产量有限,因此一些不法商家采取以次充好的手段,用低品质的青海料、韩料玉石,仿造和田玉籽料,这样的假籽料,价格很低廉。在知情人推荐的玉雕店里,店铺老板向记者详细描述了他这里假冒和田玉籽料的制作流程。首先,工人将成本较低的低端玉料放入特制的滚筒机,进行磨光和修型。随后,他们再通过化学药品的浸泡和染色处理。这些低端玉料摇身一变,就成了市场上备受青睐的高端和田玉籽料。
这位老板还透露,除了用低端料仿冒籽料,他们还可以通过漂白的方式,处理含有杂质的低端玉料,业界把这种作假手法俗称为 “拔猴毛”。在这家名为揭阳汇艺锯台商铺,老板坦言,其店内一串白皙如羊脂的镯子是用低端原料 “拔猴毛” 造假而成,售卖时则当 “好料子” 卖。造假商家称,曾尝试用优质和田玉原料生产,但因价格高,销量远不及经特殊处理的低端原料产品。
阿富汗玉配假鉴定证书 直播间价格翻几十倍
阿富汗玉外观与和田玉相似,价格悬殊,却被混入和田玉在直播间销售。商家称,十几元的阿富汗玉配鉴定证书,直播间价格可翻几十倍。不仅如此,记者联系到的办证人表示,提供阿富汗玉即可迅速制作匹配的和田玉 “鉴定证书”,每张 2 元,且保证可扫码验真。
记者告知位置后,一名骑电动车的男子拿到玉石后匆匆离开。不到半小时,假的和田玉 “鉴定证书” 就做好了。这些和田玉 “鉴定证书” 的出具机构为 “国石珠宝首饰检验检测中心”,证书上颜色、质量、折射率、密度等信息样样俱全,扫描二维码也能显示鉴定内容。但记者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未查询到该机构的任何信息。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家鉴定机构纯属虚构,其目的就是欺骗消费者。
主播与摊主演双簧 假砍价坑骗消费者
借助直播电商浪潮,石佛寺镇形成了独特的 “走播” 生态。在石佛寺镇国际玉城的市场上,每隔三五步就能见到一个 “走播” 主播,他们手持高亮度的手电,展示着各个摊位上琳琅满目的和田玉产品。记者看到一位网络主播热情地向直播间的粉丝们介绍这条和田玉手串的品质和价值,同时也卖力地与摊主讨价还价,生怕粉丝错失这个不可多得的捡漏机会。最终,为了促成这笔交易,主播承诺次日将使用自己拥有 13.4 万粉丝的大号 “万美珠宝” 为摊主做宣传,摊主终于同意以 660 元的价格出售这条珍贵的和田玉手链。
但记者记录下了主播开播前的真实情况,那条 660 元的和田玉手链,其实就是主播自己的货,摊主只是配合这位主播演了一场戏。这类做 “走播” 的主播除了演戏销售自己的产品外,还会为销售和田玉的摊主带货,在石佛寺镇的 “榆树庄市场”,记者就现场记录了一位主播正与摊主在做直播前的准备。
记者通过搜索,在直播平台上锁定了这个名叫 “大梦和田” 的直播间。在直播间里,主播指责摊主报价远超合理范围,要为粉丝争取实惠;摊主也毫不示弱地反驳,双方争执看似激烈。然而记者镜头捕捉到粉丝看不到的一幕:摊主悄悄向主播伸出两根手指,暗示产品底价 200 元。这家珠宝店拥有多个王牌直播账号,珠宝销售全国排名前十至二十。
记者应聘珠宝主播岗位,入职后被分到 “旺尔珠宝” 直播间,直播间里几位主播分两派,比着让价,哪派让价更多,哪派就能拿到价值 20 亿元的合同订单。然而这只是为了刺激消费者购买产品而提前编好的剧本。每天直播结束后,主播们还会商量次日如何继续表演坑骗消费者。
在该公司的 “百百福珠宝” 直播间,主播们的剧本更为离谱:一名员工扮成外国玉石商人,以即将回国为由急售玉石,声称货真价实。另一位主播则帮粉丝压价,催促 “捡漏”。在这个直播间扮演翻译的,竟然还是面试过记者的周总。而所谓的 “外国商人” 其实说的就是福建方言而已。
进一步调查发现,公司直播间销售的玉石珠宝,还被主播们赋予了所谓的 “神奇疗效”。“百百福珠宝” 直播间宣称产品含满量血红蛋白元素,号称 “清道夫”,声称能清理人体 “脏东西”,尤其针对 50 岁以上人群,因佩戴于颈部可覆盖五脏六腑。靠着夸张离谱的剧本表演和信口开河的疗效宣传,玉满江河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网络购物需谨慎,守护权益有妙招
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便捷性与丰富的选择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体验。然而,像直播间和田玉骗局这类事件频繁发生,让人们意识到网络购物存在诸多风险。在享受网络购物便捷的同时,消费者需要掌握一些实用的方法,谨慎甄别,保护自身权益。
要谨慎识别促销活动真实性,警惕价格欺诈。部分商家常用虚构原价、夸大折扣、设置 “限时秒杀” 倒计时等手段诱导消费。比如在此次和田玉骗局中,就有商家先抬高价格,再通过 “砍价” 制造优惠假象。消费者可使用正规比价工具或平台历史价格查询功能,核实商品真实价格波动;理性对待 “限时”“限量” 营销话术,避免冲动下单;留存商品促销页面截图、商家承诺记录等,以便后续维权。
要严把商品质量关,防范假冒伪劣风险。一些商家以 “低价清仓”“工厂直销” 为名销售假冒品牌商品,或用仿冒商标、模糊描述误导消费者。购买时,应优先选择品牌官方旗舰店或平台认证的自营店铺,查验店铺营业执照等资质;收到商品后仔细核对品牌标识、防伪码、产品批次等,发现异常立即拒收;保留购物凭证、商品详情页及聊天记录作为维权依据。在和田玉购买中,不能仅依赖商家提供的鉴定证书,还需多方核实。
要警惕新型诈骗手段,保护财产安全。“冒充客服退款”“快递丢失理赔” 等电信诈骗案件频发,不法分子非法获取消费者订单信息后,诱导点击钓鱼链接、提供短信验证码或下载不明软件,导致资金被盗。消费者切勿轻信陌生电话、短信,售后问题通过平台官方渠道联系客服;拒绝透露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谨防 “屏幕共享” 操作;牢记正规网购平台退款、赔付款原路返回,没有 “退款链接”,也无需下载其他 APP,要求另行下载 APP 或扫码入群等大概率是诈骗。
强化个人信息保护,防范隐私泄露也至关重要。部分商家违规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或通过快递面单非法收集、买卖用户地址、电话,增加了骚扰电话、诈骗风险。消费者非必要不提供详细住址,可填写代收点或快递柜地址;丢弃快递包装前,清除或涂抹面单上的个人信息;谨慎授权 APP 获取通讯录、定位等权限,定期清理缓存数据。
当消费者遭遇虚假宣传、商品质量缺陷、拒不退换货等问题时,要依法主动维权,共建诚信消费环境。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依次通过协商解决、平台介入、投诉举报、司法诉讼等途径维权。先通过平台客服发起投诉,要求商家履行退换货或赔偿义务;协商未果可申请交易平台介入;平台处理不佳可向消协组织投诉或向有关监管部门举报;涉及金额较大、情节严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网络购物需牢记 “三不原则”:不轻信夸大宣传、不点击不明链接、不脱离平台交易。消费者主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升自我保护能力,才能更好地在网络购物中保护自身权益,让网络购物环境更加安全、放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