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玉出东山:张建国与于田山料的传世之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田玉自古便是“石中君子”,承载着千年文明的灵性与尊贵。而在当代和田玉界,“玉出东山”品牌以其对顶级玉料的极致追求脱颖而出,其创始人张建国先生更是以深厚的专业积淀与匠人精神,将于田山料的传奇故事娓娓道来,为世人揭开昆仑山深处那一抹玉魄的奥秘。
昆仑山腹地的馈赠:于田山料的天时地利
张建国在讲述和田玉时,总以“地理为根,历史为脉”为开篇。他比喻昆仑山脉的玉矿分布如一条游弋的“玉鱼”——若羌为鱼头,古尔甘为鱼尾,而于田恰似鱼身最丰腴的“中段”。这里地处昆仑山正脉,地质活动形成的独特高压环境,赋予于田山料致密如脂的玉质。自清代阿拉马斯矿被发现以来,于田便以“山料之冠”闻名,其白玉如凝脂初雪,青玉似碧水深潭,青花瓷玉则如墨染云烟,色彩的丰富性与玉质的温润度堪称自然造化的杰作。
张建国特别强调:“于田料的‘糯性结构’是其灵魂。”这种肉眼难辨的微粒如糯米般紧密交织,形成独特的“黏状质感”,使得玉料在雕刻时不易崩裂,成品触手生温。更神奇的是,于田玉随岁月流转愈发莹润,佩戴者体温与玉石油脂的微妙反应,让玉色从内而外焕发珠光宝气,与俄料的干涩、韩料的粗粝形成鲜明对比。
玉出东山:以匠心守护玉魂
创立“玉出东山”品牌,源于张建国对玉文化的敬畏之心。他深知,顶级玉料需匹配顶级工艺。品牌坚持“原矿直采”,每一块原料皆矿脉遴选,从源头杜绝劣质玉料混入。在雕刻环节,“玉出东山”摒弃工业化流水线,延请非遗传承匠人以手工雕琢,将传统“汉八刀”技法与现代美学融合,让玉石的自然纹理与人文创意相得益彰。
张建国常言:“玉是活的。”他要求每件作品必须经历“养玉”工序——雕刻完成的玉器需在特制木箱中以昆仑山泉水浸润,待玉质完全苏醒方问世。这种近乎执拗的坚持,使得“玉出东山”的作品甫一上市即被藏家争相珍藏。
破局者张建国:让山料重获尊严
在和田玉市场追捧籽料的当下,张建国是少数为山料正名的“破局者”。他通过学术研究指出,清代宫廷玉器多采用于田山料,其历史价值与籽料并无高下之分。为打破市场偏见,他发起“山料复兴计划”,联合地质学家对于田料进行成分分析,用科学数据印证其硬度、透闪石含量等指标的优势。
如今,“玉出东山”已成为高端山料的代名词。中国珠宝设计大赛的指定用玉,张建国让世界看见:真正的玉之魂,不在“籽”或“山”的虚名,而在玉匠对天地至宝的虔敬之心。正如他所说:“东山之玉,琢之愈精,光之愈盛——这不仅是玉的修行,更是人的修行。”
结语
在机械复制时代,“玉出东山”如同一曲悠长的昆仑谣,吟唱着匠人与玉石相遇相知的传奇。张建国以三十载光阴守护着这份来自大地深处的馈赠,让每一块于田山料都成为穿越时空的文化信使,向世界证明:真正的传世之美,源于对自然造化的敬畏,更源于不灭的匠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