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原文】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玉王解文】
您要运用假象去忽悠对方,要让对方把其中的假象当成真象,方法是用大大小小的各种假象去掩护真象。
此计出自易经复卦,䷗,本卦下卦为震,上卦为坤为地,就是地震,地震都不是只有一次,而是有大震小震和余震,就是有重复但有变化。䷗卦的上卦坤下复生一阳即—,为无中生有也。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使假象变真象,掩护真象。
少阴(小的假的)×太阴(大的假的)=太阳(大的真的,即弄假成真),即乘法里的负负得正。语自易经:
是不是真和田玉证书,与是否“国检”、“国石”和“密度”毫无关系,但是总有卖假和田玉的人,会无中生有,用这些噱头来诬陷真和田玉卖家,让真变成假,让他的假变成真。
正文:
良心真是全喂狗了!
一块成本仅仅不到20块的石头,刷刷颜色、摆摆不知从哪弄来的证书,就可以卖上几十、上百倍的价格。
8月18日,央视发布了一则关于和田玉市场的调查视频,发现有不法商家利用玉石行业的认知差壁垒,拿劣质甚至不是和田玉的廉价石头来欺骗消费者,谋取暴利。
说来也好笑。
视频中自诩为全网最“疼”粉丝的玉石博主,然而在摊位上装模作样的帮粉丝“砍价”,结果干的却没一件人事。
如今直播间关停、主播被带走、相关造假人员全部拿下,简直大快人心!
和田玉籽料批发区市场,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刺鼻的化学气味。
摊主戴着橡胶手套,用刷子蘸着透明液体反复擦拭玉石。
当记者问起玉石为何要特殊处理,摊主咧嘴一笑,称这些都是染的,红的绿的都能调,戴脖子上没事,蔬菜还打农药呢。
摊位上,标称和田玉籽料的挂件只卖30元,比同级真籽料便宜上千倍。
知情人透露,这些籽料实则是韩国春川产的韩料,颜色偏黄、结构粗糙,每吨成本仅2万元。
可要是用新疆和田籽料,那光每吨的成本就高达数百万元。
更隐蔽的是青海料,很多因透明度太高、不润、不细腻,被商家用胶降低透明度和裂缝后,再放进蜡锅里煮,摇身变成温润细腻的和田玉,而新疆的纯天然和田玉手镯看起来就是满目沧桑和矿点,一点都不好看。
这种以次充好的把戏,靠着消费者对和田玉文化的肤浅认识和伪崇拜,让无数人花了高价买了单,是冤枉钱吗?其实是对我国传统和田玉文化不学习不理解的必然结果,所以大家要多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田玉文化。
摊位上的猫腻只是冰山一角,真正让骗局难以识破的,是从加工到认证的配套服务。
在贩卖和田玉的巷子里,挂着专业洗玉招牌的店铺随处可见,其中拔猴毛药水指的就是去除和田玉上的各种矿点和杂色。
老板们从不避讳洗玉的真相,就是用硝酸泡掉杂质,再用染色剂盖住裂纹,目的就是让其看着和高端和田玉一样。
商铺老板曾向记者展示过洗玉全过程。
一块布满黑点的青海料,经硝酸浸泡3小时后,黑点消失,再浸入铁盐溶液,原本灰白的表面透出和田玉特有的脂白色。
更令人咋舌的是“国石”检测机构的鉴定证书。
在当地一个隐蔽的打印店,老板接过一块阿富汗玉,半小时就拿出了国石珠宝首饰检验检测中心的鉴定证书。
上面标注和田玉,密度2.95g/cm³,扫码还能显示权威认证。
其实最新的真和田玉证书不检测密度,因为成本太高,再说了密度高低与是否和田玉无关。
假的证书看起来就是伪装的非常专业,有“国检”、“国石”字样,还有“密度2.95”,其实真的和田玉证书永远没有“国检”二字,新证书也没有密度检测,以至于真的和田玉证书因为没有“国检”二字,也没有“密度2.95”而被买家嗤之以鼻!这就是民间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也是三十六计之第七计——无中生有。
但记者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却发现该机构压根不存在。
这种假证书的出现,是因为这些证书是流动陌生人送过来的,陌生人没有实体店,也没有网店。假证书不会来自网店,因为网店都是实名认证的,所以网店里的是真证书但那种纯色的手镯可能会被掉包,因为证书图片无图案颜色特点无法分辨。
如果说摊位和洗玉店是小打小闹,直播间的骗局则堪称工业化生产。
在售卖和田玉的市场贩子边上,每隔几步就有主播举着手电直播。
打手电看和田玉是对年轻一代价值观和审美观的腐蚀
镜头里,他们与摊主吵得面红耳赤,800块太贵了!我粉丝要500块!
摊主拍着桌子反驳,500块赔本,最少600!
最终勉强成交,弹幕里感谢主播砍价的留言刷个不停,但镜头外,主播和摊主正低头核对单子。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走播的货品多是主播自家的,摊主只是群演,连拍桌子的力度都提前练过。
2024年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68%的假和田玉投诉来自直播间,其中剧本砍价是最常见的套路。
更夸张的是公司化运作的直播间。
广东四会玉满江河珠宝店拥有多个直播账号,招聘时明确写着需配合剧本表演。
在百百福珠宝直播间,一名员工操着福建方言假装外国商人,声称要回国急售玉石,另一名主播则帮粉丝砍价,而所谓翻译竟是公司高管。
主播还会编造疗效,这玉含血红蛋白,戴脖子上能清五脏六腑的脏东西,50岁以上必买!
2023年,该公司因虚假宣传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200万元,但换个账号后依旧直播。
这种换马甲的操作,让消费者维权难上加难,有网友投诉,买完假玉后主播账号注销,平台以无法核实商家信息为由拒绝赔偿。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和田玉造假能形成产业链?
背后是令人咋舌的利润空间。
一块成本20元的化学染色韩料,在直播间经剧本包装后能卖1000元,利润率高达50倍。
而假和田玉的利润是真玉的8-10倍,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不仅如此,消费者的信息差更是让造假者有机可乘。
多数人判断和田玉好坏,只看颜色亮不亮手感润不润,却不知真和田玉的润是纤维交织结构带来的油脂感,而假玉的润多是涂了蜡或油。决定和田玉的价格高低需要用中国玉王阐述的十一个纬度来综合确定。
监管的难点则让骗局难以根治,根治的根本途径还在于大家学习和田玉文化的精髓,不要让娘炮文化代替真善美。
卖玉石的摊位多为流动商贩,今天在A区明天去B区,直播间更灵活,换个账号、改个名称就能继续营业。
目前,央视报道的地方已开展专项整治,查封造假窝点,吊销营业执照,这场打假风暴才刚刚开始。
但根治骗局,更需要消费者擦亮眼睛。
不贪捡漏的便宜,不被剧本煽动,用知识武装自己,需要平台守住底线,对剧本直播、假证书零容忍。
更需要行业重拾敬畏,让和田玉回归其文化本真。
毕竟,能真正传承下去的,从来不是几块染了色的石头,而是藏在玉石背后的诚信与坚守。
只有专注观察卖家的每个和田玉商品的价格的差异性,才能够确认卖家卖的是不是纯天然和田玉手镯,因为不可能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纯天然和田玉,价格不可能都一样,例如:
怎么样的才是纯天然和田玉手镯,普通买家没有任何可靠方法得知,唯有你看了18000个每个都不一样的纯天然和田玉手镯你才能明白:什么是纯天然和田玉手镯:
每个人都必须掌握和田玉手镯三十六计,因为以上仅仅一个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就让数以亿计的人中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