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字节资讯网2022年12月17日消息:

《三国志》写本1500余年前曾在吐鲁番流传

  晋代著名史书《三国志》,在成书短短20年时间里,就传入当时的西域高昌,成为人们喜爱的读物。新疆博物馆馆藏的精品文物《三国志·吴书·孙权传》写本残卷,见证了这样一段历史。

《三国志·吴书·孙权传》写本残卷。新京报记者 浦峰摄

  新疆博物馆研究馆员阿迪力·阿布力孜介绍,《三国志·吴书·孙权传》写本残卷长72.6厘米,宽23厘米。该残卷为纸本,作乌丝栏,残存41行,墨书570余字,内容为《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传二》建安二十五年至黄武元年一节。写本残卷于1965年出土于吐鲁番安乐古城南面的苏公塔遗址,是考古工作者在出土的陶瓮里发现的,同时出土的还有《魏书·臧洪传》残卷、佛经残卷、梵文贝叶经写本等。

  这件写本残卷后经专家鉴定,年代应该在西晋时期,是国内现存年代最早的《三国志》写本残卷。“也就是说,从陈寿成书到西晋灭亡之前的短短20年时间,《三国志》就已经传入西域高昌,可见当时中原文化在西域传播速度之快、影响之深。”阿迪力·阿布力孜说。

  有意思的是,研究人员在研究写本残卷字体时发现,上面的字体竟是当时抄写佛经时使用的“生经体”。《三国志》内容与佛教没有什么关联,人们为何会用“生经体”抄写这本书?有人猜测:也许这里曾居住过一位中原来的高僧,《三国志》的记载内容引起他对故乡的深深眷念,因此,他用“生经体”抄写了这本书。“也有可能是《三国志》传入高昌后,深受各族人民喜爱,以至于佛寺的僧侣们也在抄写、诵读这本史书。”阿迪力·阿布力孜说。

  《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为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所著。陈寿早年曾任蜀国官员,历任卫将军姜维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等职。蜀国灭亡后,西晋司空张华欣赏其才华,举荐他入晋为官。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灭东吴,魏、蜀、吴三国鼎立时代结束。这一年,48岁的陈寿开始撰写三国历史,约在太康十年完成了《三国志》巨著。该书共65卷,近37万字,讲述了公元220年至公元280年60年间三国争霸的历史。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罗贯中以此为基础,写出了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

  如今,三国的时代已过去1500余年。然而,三国的历史和故事依旧长盛不衰。透过《三国志·吴书·孙权传》写本残卷,人们依旧能领略到千年前丝绸之路的繁华,西域和中原密切的文化交流,并在残卷的字里行间,感触中华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

请继续阅读以下震撼之作:
136 帧影像锁魂 ×19 道密钥开玄,颠覆西方 2400 年认知!伊甸园真容现世新疆于阗


点击上面零字节资讯网相机的圆圈
生成这篇文章的奇异、神秘的海报
然后将海报保存图片收藏,可发朋友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零字节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零字节网(0b.cn)

此文由访客“中国玉王”发布
“中国玉王”发布的所有文章
“中国玉王”提供的交易链接

我要在零字节网做自媒体, 发布内容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9911081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515910221@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玉王手镯总汇 手镯检索 中国玉王易经
  和田玉手镯三十六计-三十六策技能干货
钟小玉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