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鉴于各方对此事的看法不一,从而衍生出了很多不同的意见,不少外国媒体就认为:俄乌冲突到目前为止,已经是欧美阵营的胜利。而基于这一看法,欧美国家中也有不少声音表示,既然用俄乌冲突能拖住俄罗斯,那么染指台海局势,是否也能对付中国?
这一声音的出现背后其实也有舆论引导的因素,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西方政客就没少拿中国和俄罗斯进行捆绑炒作,如今在北约不断升级对乌克兰军援力度的背景下,这些国家也开始将目光重点放在中国身上,并拿最敏感的台海问题挑衅,试图将挑起俄乌冲突的“成功”照搬过来。

日前,在巴黎时隔5年举办了英法峰会,英国首相苏纳克和法国总统马克龙会后发表联合宣言,其中,英法两国就“老生常谈”地再次提及“中国威胁论”,双方表示,英法必须联合起来,共同应对来自中国的“系统挑战”,拒绝中方破坏“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并就台海局势发表看法,声称英法已经达成一致关注台海的“和平与稳定”,并呼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两岸问题。

可以看出,比起前不久美国务卿布林肯公开妄称“台湾问题不是中国内政”,英法两国的态度要更加含蓄,通篇都是美西方阵营一贯的外交辞令,这表示两国还不想彻底得罪中国,但也毫不掩饰对中方的觊觎。
两国的这种态度显然是受美国影响。呼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两岸问题,看似符合中方一向坚持的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但问题在于,两岸问题是中国自己的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这一提议本就是以别国的立场干涉中国内政,从根本上违反了国际法的相关规定,美西方还以此鼓吹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显然滑稽到了极点。

而沐浴在美西方政府营造的这种氛围下,这些国家的舆论显然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日前,德国智库“科隆德国研究中心”就发布报告称,俄乌冲突爆发一年之久,已经为美西方提供了一个“样本”,即通过加码制裁的手段就可以限制俄罗斯,在俄乌战场上制衡俄军,而以此为参照,美西方也可以通过实施制裁,阻止解放军武统台岛。
该智库还信心满满地表示,一旦解放军选择武统的路线,欧盟会加入美国制裁中国的行列,而因为“中国依赖西方”,这一“弱点”使制裁手段能够生效。报告中声称,中国的进口产品有一半来自于西方国家,其中不乏半导体、芯片、航空零部件等高科技产品,且在这些领域,中国非常依赖西方的供应链,除此之外,谷物、肉类和矿石等资源,中国也是进口大国。

该智库列举的数据看似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却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中国依赖西方,那么西方难道不依赖中国吗?中欧经贸合作的本质是双方在稳定的国际秩序下的双赢,自然也是一方撕毁合作协议后的“双刃剑”,更何况该智库列举出的各项关键物资,欧洲出口商在中国占据的比例也不足以把控中方命脉。

就以矿物进口为例,实际上此次英法峰会中也提及了要拉拢澳大利亚参与“反华联盟”一事,而澳方正巧就是听信美国远离中国的“受害者”。此前因为澳政府配合美方战略挑衅中方底线,中方决定对澳商品实施反制,导致占据中国市场很大比例的澳煤被其他国家取代。时至今日,到底是中国更需要澳媒还是澳大利亚更需要中国市场,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

美西方国家不愿意接受中国已经发展起来的事实,还对华采取居高临下的姿态试图施加影响,而事实已经证明,世界早就已经发生了改变。
文/诗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