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食品行业的老板,目前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
他经营着一家手工拉面店,在做拉面的工程中,师傅需要增加食用盐的含量来保持面条的口感。但是,对“三高”人群和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日常应减少摄入食用盐。
所以,这位老板一直想推出一款适合“三高”人群和老年人的拉面,但是减少盐的含量会让拉面的口感下降进而影响销量,而换成更适合三高人群的食用盐又会增加生产成本。所以这位老板一直犹豫不决。
1
其实这类没有被满足的用户需求本质上是经营者“能而不愿做”的事情,即以企业现有的资源和规模可以做到这件事,但经营者心里不愿意去做。为什么不愿去做呢?因为经营者做决策时,仍然是从产品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客户角度考虑问题。从客户角度出发会更多地关注如何服务客户、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产品角度则更多关注生产成本、销售利润。
比如说售后服务,有些商家觉得产品卖出去服务就结束了,没必要为售后环节继续投入人力和物力。比如这位老板,推出适合“三高”人群和老人的一款拉面,以他现有的资源是可以做到的,但他顾虑到成本问题所以迟迟不愿去做。
但企业经营者在做决策时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是必须的。一位上市公司的知名企业家就曾说过:“人生以服务为目的,赚钱是顺便的;人生以赚钱为目的,破产是顺便的。”
那么要如何做到以服务为目的呢?
2
企业经营者恰恰可以先从这些原本能而不愿的事情做起。
因为在行业内所有企业能做到而又愿意去做的事情,往往已经是一片红海,竞争十分激烈。而企业不能做也不愿意去做的事,或许就是这个行业的薄弱处,突破行业薄弱处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并不是每家企业都有能力去做。
与之相反,能而不愿的事情,恰恰是企业已经具备了做这件事的规模和资源,往往是思想上不愿去做,比如,怕麻烦或觉得利润少不愿做,但客户无比期待有人去解决的事情。
因而,经营者思维转变之后,能而不愿的事情就容易执行了,也就可以更快地做到服务客户,利益客户。
但与此同时,做原本能而不愿的事要兼顾企业和和客户双方的利益,根据这个前提确定执行方案,理念和行动才容易坚持下去。否则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增加了成本,利润也随之降低,经营者为客户服务的心可能又会退回“不愿”的状态。
3
因而,为有坚定的决心去做能而不愿的事情,经营者可以借鉴这两条原则:
首先,不能勉强自己。比如上述开拉面店老板,换一种食用盐成本更高,在推出这款专门面向“三高”人群和老年的单品拉面时,定价也可以稍微高一点。
其次,对自己公平,同时也对客户公平。对产品做出价格区分后,也要表达出产品本身的差异。让客户了解到自己买一碗价格更高的拉面,是因为它品质更好、更有益于健康。这对于购买不同价格产品的客户来说,是一种公平。
依据这样两条原则做决策,可以兼顾企业和客户双方的利益,经营者服务客户的理念和行动就容易坚持下去了。
如此一来,企业经营者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对得起自己的良知,也可以让大家生出一份崇高感。因为我们的产品关心客户的需求,为客户解决了问题,这也是在为行业做出行动和表率,不仅仅是自己的良知在唤醒,也是在唤醒同行的良知。
当我们提升了格局境界,以服务客户为目的,这些原本能而不愿的事也就愿意做了,赚钱不过是顺便的事。
做能而不愿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