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字节资讯网2025年4月8日消息:

新疆和静县苟氏铁坊:百年洋铁匠的非遗传奇

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静县,一座古朴的铁匠铺里,敲打金属的叮当声穿越时光,诉说着百年匠艺的坚守。这里是被誉为“天山脚下洋铁活化石”的‌苟氏铁坊‌,其传承人——92岁的苟发福老先生,至今仍以矍铄之姿躬身铁砧,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延续着濒临失传的洋铁工艺。

一、百年匠脉:从驼铃古道到非遗工坊‌

1、苟氏铁坊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末民初。彼时,随着丝绸之路驼队西行,洋铁(镀锡薄铁)工艺传入新疆。苟氏先祖以打造马鞍铜钉、牧民铁器起家,后融合中原錾刻技艺与草原游牧文化,独创出兼具实用与美感的“和静洋铁器”。从洋炉水桶、酥油茶壶、马镫铁环到雕花烛台,一件件铁器成为当地蒙古族、维吾尔族家庭代代相传的生活符号。

2、第四代传人苟发福(生于1933年),洋铁技艺臻于化境。他少年时在家族的洋铁匠工坊里学艺,亲历了新中国成立后“合作社铁匠”的鼎盛岁月,又在工业化浪潮中守护着传统作坊,是新疆现存完整传承洋铁手工技艺的家族工坊之一。

二、绝技无双:铁皮上的“绣花”功夫‌

洋铁工艺之难,在于以柔克刚。苟发福的作坊里没有现代冲压设备,仅凭一把小锤、几柄錾子,便将冰冷的铁皮化作流动的艺术:

1、錾花秘技‌:在0.5毫米厚的铁皮上,以三十余种自制錾刀雕出牡丹、云纹、石榴花,细密处如发丝勾连;

2、咬合绝活‌:不用一颗铆钉,仅靠精准的折边咬合,让铁器滴水不漏;

3、蒙回融合‌:器型兼具蒙古族浑厚与回族精巧,錾刻波斯藤蔓、回字纹,见证丝路文化交融。

年过九旬的苟发福老先生,仍能徒手剪出误差不超1毫米的铁皮图纸。他打造的‌錾花马奶罐‌曾成为草原婚礼必备聘礼,更有多件作品远渡重洋,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三、匠心如磐:一个人的坚守与一群人的使命‌

1、“铁皮会老,手艺不能老。”面对现代工业冲击,苟发福老先生始终拒绝用机械替代手工。最近,他在政策号召下开设非遗工坊,招收徒弟,并创新开发铁艺挂画、文创茶盒,让老手艺走进年轻人生活。尽管腿脚不如从前灵便,他仍每日工作五小时,称“听见锤声心里才踏实”。

2、苟氏铁坊不仅是技艺传承地,更成为和静县的文化地标。游客在此可体验“一日匠人”,亲手敲打一枚铁皮书签;工坊与高校合作建立数字化档案,用3D技术永久保存上千种传统纹样。苟老说:“只要还有人需要这份手艺,苟家的炉火就永远不会灭。”

四、历史渊源与工艺特色

新疆和静县苟氏铁坊起源于清末民初,是西北地区洋铁工艺的典型代表。这一工艺自中原地区传入后,结合新疆多民族聚居的文化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手工技艺体系。洋铁工艺以白铁皮、黑铁皮为主要材料,通过剪裁、弯曲、焊接、捶打等工序,制作出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生活器具,如炉筒子、水桶、簸箕、汆壶等。苟氏铁坊的技艺核心在于薄板加工,无需高温锻造,而是通过纯手工塑形,注重线条流畅与细节处理,与传统烘炉铁匠的“黑铁工艺”形成鲜明对比。

五、传承人苟发福:世纪匠人守护传统

现年92岁的苟发福老先生是苟氏铁坊的第四代传人,也是和静县洋铁工艺的唯一活态传承人。他13岁开始从业至今已近80年。作为新疆洋铁工艺的“最后守望者”,苟发福的技艺以精准的剪裁、细腻的捶打著称,尤其擅长制作火筒、汆壶等复杂器具。其作品是当地民俗文化的符号之一。尽管年事已高,他仍坚持每日在工坊劳作,强调“手艺不能断在我手里”。

六、技艺传承与文化价值

苟氏铁坊的洋铁工艺蕴含着多民族融合的智慧。例如,在装饰纹样上,既保留了回族传统的祥云、花卉图案,也吸收了蒙古族的几何纹饰和维吾尔族的卷草纹,体现了新疆“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在制作流程上,工坊至今沿用传统工具(如铁剪、木槌、拐子等),并独创“拍口”技法——通过特定节奏的捶打使器具发出清脆声响,成为辨别手工制品与机制品的标志。

七、现状与挑战

当前,苟氏铁坊面临传承断层与市场萎缩的双重困境。现代工业制品的普及导致传统洋铁器具需求锐减,而年轻人普遍对这一“辛苦且不赚钱”的行当缺乏兴趣。尽管如此,苟发福老先生仍打算继续收徒传艺,并与文旅融合,开创非遗工坊打卡点,现场展示洋铁工艺。

八、文化意义与未来展望

1、苟氏铁坊不仅是新疆手工技艺的活态见证,更是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实物载体。其存续不仅关乎一门手艺的延续,更关乎对新疆历史记忆的守护。近年来,和静县文旅部门已将洋铁工艺纳入非遗保护计划,并计划在土尔扈特民俗文化村设立展示点。苟发福老先生表示:“只要还有人需要这些老物件,我就会一直打下去。”这一坚守,让百年洋铁工艺在现代化浪潮中依然闪耀着匠人精神的光芒。

2、《苟氏洋铁技法》这本小册子,正在由苟发福老先生口述,钟桦记录、苟中全配图,整理创作完善中。

九、结语

新疆和静县苟氏铁坊以一把铁锤、一张铁皮,锻造出跨越世纪的技艺传奇。在苟发福老先生的坚守下,洋铁工艺不仅是实用的生活器具,更是新疆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见证。这一“活着的非遗”,亟待更多关注与扶持,方能在时代变迁中续写新的篇章。

十、探访贴士‌

旧地址:新疆和静县和静镇阿尔夏特南路4号区27号

新地址:新疆和静县河北新村非遗工坊——苟氏铁坊

代理联系人:钟桦

体验项目:洋铁器制作观摩、传统纹样錾刻体验

代表作品:蒙古族雕花马鞍配件、维吾尔风格镂果盘、丝路主题铁艺画

荣誉:非遗工坊(申报中)、“工匠精神”传承基地、和静县旅游打卡地

在这片铁与火淬炼的土地上,苟发福老先生用一生诠释着何为“择一事,终一生”。他的铁锤之下,不仅是器物的重生,更是一个古老行当在新时代的倔强心跳。

感谢阅读,但此资讯的底层逻辑还需:
从和田玉手镯到易经,推演真相与未来


点击上面零字节资讯网相机的圆圈
生成这篇文章的奇异、神秘的海报
然后将海报保存图片收藏,可发朋友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零字节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零字节网(0b.cn)

此文由访客“新疆和田玉手镯”发布
“新疆和田玉手镯”发布的所有文章
“新疆和田玉手镯”提供的交易链接

我要在零字节网做自媒体, 发布内容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9911081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515910221@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玉王手镯总汇 手镯检索 中国玉王易经
  和田玉手镯三十六计-三十六策技能干货
钟小玉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