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和田玉圈里,“捡漏”是个永恒的话题。人人都想以实惠的价格入手好玉,但现实往往是“漏”没捡到,反而自己成了商家的“漏”。
虽然现实很骨感,但当丰满的“捡漏”理想有了知识的武装后,也能实现!今天,我们就来解密老玩家是如何在市场中精准“捡漏”的,学会这5大方向,你也能从小白进阶为高手!
一、捡漏的前提:回归玉的本质
新手常犯的错误是盲目追求“籽料”“羊脂白”等标签,而忽略了玉质本身。而高手捡漏的第一步是:看玉质,而不是看产地或名头。
首先,要抛开“非籽料不玩”的执念。籽料不等于好玉,买一堆垃圾籽不仅浪费钱还败心情。僵、杂、裂,毛病多的籽料毫无收藏价值。
山料当中的潜力股很多:俄碧、鸭蛋青、翠青、糖玉等等,不乏玉质细腻、油性足的精品,虽然好料子的价格已经不低了,但仍比籽料亲民太多。
二、实战捡漏的5大方向
1. 雕工之漏
纯手工雕件价格高昂,市场上大多作品都是“机雕+手工修形”。
捡漏技巧:
我们可以选择非名家作品但工艺精细的雕件,普雕就没什么价值。不过这部分就需要玉友们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平时也要多了解玉石的传统雕刻题材;
否则雕刻比例错误、形态难看、甚至有些吸收了国外文化糟粕(比如日本)的图案都随意出现在美玉上,这不就成了鲜花上洒牛粪了吗?玉友们都不愿意鉴定时被指出花大价钱当大冤种吧!
2. 山料之漏
山料质量整体上虽然不如籽料,但也有一些山料很有收藏价值,如精品俄碧、黄口料、沙枣青等,未来潜力巨大。
好的山料原石也不便宜,一公斤10来万都有;虽然好山料比不过顶级籽料,但是比一般的普通的籽料好多了,价格上大家也更能接受。
比如几千可以买到手工好,玉质美,可观度都很不错的山料,但要是同等价格买到的籽料品相就很一般了。
技巧总结:关注独特玉种(如藕粉、翠青),玉质好的山料原石甚至能碾压普通籽料。
3. 籽料之漏
籽料中竟然还有“漏”吗?没错,虽然现在白籽非常昂贵,特别是红皮白肉,升值空间可能会渐渐低下去。
而白玉中假货很多,常常一抓一把“羊脂级”。所以目光不要局限在白玉了。
其他籽料,比如青花、青玉、青白玉等冷门籽料常被忽视,偶尔有机会还是能捡漏的,因为有些卖家自身水平有限,看不懂其价值;当信息不对称的时候就有机会捡漏。
技巧总结:瞄准玉质好但颜色不白的籽料,比如聚皮油皮的青白玉。
4. 光白籽之漏
曾经的光白籽可是在市场中叱咤风云,但随着皮色料兴起而遇冷。如果你想要“捡漏”,可以多注意光白籽,但一定要谨慎,防止被骗。
技巧总结:优先选择玉质老熟、无瑕疵的光白籽,警惕造假。
5. 皮色之漏
虽然染色泛滥成灾,但皮色里的确还有一些漏可捡。
有些质量不错的白籽会被染色,如果染色轻微,戳破这层泡沫大胆议价;或者专门找找“带皮边角料”,可能会被低价处理;如果有一些“争议料”,皮色存疑但玉质不错,商家不敢高卖时也可以大胆砍。
技巧总结:学会区分天然皮色和染色皮,留意带皮边角料、“争议料”。
三、捡漏的终极逻辑:眼光比运气更重要
真正的捡漏不是“贪便宜”,而是用专业眼光发现被低估的价值。就像5年前沙枣青无人问津,如今顶级料克价过万……
记住:精品永远稀缺,捡漏的本质是“买对”而非“买便宜”。
当市场越成熟,捡漏就越依赖知识储备,学会看懂老熟度、玉种潜力;证书作为辅助而不是全部,商家吹的“祖传”或“招财”都别信。
捡漏的快乐,在于用知识碾压信息差。与其盯着“天降馅饼”,不如踏实研究玉质、跟踪市场趋势。毕竟,和田玉的江湖里,真正的漏,永远留给懂行的人。
你曾经捡过哪些“漏”?或者踩过哪些坑?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
如果觉得这篇干货有用,别忘了点赞关注,后续我们会继续带来更多和田玉的实战技巧和行业内幕,陪你一起玩转玉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