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这块沁料皮色绝了!”——下一秒,你发现它是药水泡的。
“红皮白肉,千年难遇!”——结果,它是韩料烧皮染的。
和田玉沁料造假,早已从“小作坊”升级到“高科技”,甚至老玩家都频频打眼!
今天,御府君就来扒一扒那些“以假乱真”的套路,看看你是否也曾中招?
一、造假两大“黑科技”,你见过没有?
1.去黑药水:化学“美颜”,玉质崩坏
天然沁料的黑斑(锰结晶/杂质)本是自然特征,但“去黑药水”直接腐蚀溶解黑斑,让料子秒变“净透白”。
然而,这种“美颜”代价巨大:玉质被破坏,结构疏松;盘玩后可能褪色、龟裂,甚至散发异味!
如何鉴别?
天然黑斑过渡自然,药水处理后的区域常有“坑蚀感”。
紫外线灯一照,部分药水残留会闪现荧光(但注意:天然玉石也可能有微弱荧光,需综合判断)。
你见过那种黑斑突然消失的沁料吗?别急着捡漏,先想想——它真的‘天生丽质’吗?
2.染色:从“小修”到“整容”,离谱到家了
染色手法层出不穷,比如:
烧皮染色:药水+高温烤制,颜色强行渗入,模仿天然沁色。
二次上色:对烧皮料局部补色,伪装层次感,堪称“造假界的PS”。
更离谱的是,卡瓦石、岫玉等低价石材,染色后摇身变成“高端沁料”。
那些满大街的“红皮白肉”,真当和田玉是量产的吗?
二、烧皮料:籽料造假的“终极陷阱”
为什么造假者爱烧皮?答案很简单——利益驱动。那烧皮有什么作用?
掩盖瑕疵:肉青、带僵、有裂的籽料/山料,烧皮后秒变“完美籽料”。
冒充身份:山料滚磨成籽料形状,再烧皮染色,毛孔全部“伪造”!
但假的终归是假的,四大破绽帮你一眼识破:
1.裂和僵着色严重:因为裂和僵统一沁色,所以颜色看起来特别深,而天然沁色柔和,过渡自然。
2.毛孔造假:真籽料毛孔细腻随机,烧皮料毛孔像“被砂纸搓过”,均匀不自然。
3.玉质矛盾:皮色“老熟”,玉肉却松垮,比如下图这串烧皮韩料手串。
4.皮肉太干:烧皮料因高温处理,玉质水分流失,皮色干涩僵硬,缺乏天然籽料的温润感,看起来就很干涩,盘玩也很难出油。
听说有人烧皮料盘了三年,最后褪色成“白癜风”……这算不算“科技养生”?其实化学染料对身体有害!那种太艳的皮色,少碰!
三、进阶鉴别:别光靠“感觉”,工具上阵!
1.工具辅助法
放大镜:真沁色由表及里渐变,染色料颜色浮于表面,裂隙处堆积。
紫外线灯:染料残留常现强黄绿/亮蓝荧光,但记住——有荧光≠必假(天然矿物也可能有微弱荧光)。
红外光谱仪(专业玩家):直接检测染料成分,让假货无所遁形。
2.经验玄学?不,科学!
多摸真品:天然籽料油润感是“骨子里的”,烧皮料手感干涩像“磨砂纸”。
警惕“赌料”:皮色厚重的大料,切开后皮少肉多?小心是“化妆术”!
现在的沁料都不像以前,放几个月就会氧化“现原形”了,玩家们还是要多多小心啊!
玩玉的终极奥义——回归本质
如今的造假技术虽高明,但真品的温润内敛永远无法复制。记住:
重玉质,轻皮色:玉肉细腻干净才是根本,别为“网红皮”交智商税!
信证书,更信自己:NGTC证书是底线,但你的眼睛和手感才是终极武器。
新疆质检院数据:2022年送检和田玉中,染色处理超35%。下次掏钱前,先问问自己——这波“科技狠活”,你敢接吗?
你在玩玉路上踩过哪些坑?评论区唠唠呗,大家一起避雷!
关注御府君,带你玩转和田玉不迷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