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强调,要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在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目标包括: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保障健康有序发展。保障其健康有序发展的机制就是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
人工智能教育应该支撑青少年的未来发展。
人工智能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平台,覆盖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瞄准未来人才的需求。
人工智能教育绝非单纯的技术传授,而是支撑青少年应对未来挑战、实现长远发展的包含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素质教育。
人工智能教育绝非功利性的知识传递,而是青少年面对未来的科学潜质的培养,青少年应具备对未来科技发展的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
人工智能教育应该覆盖青少年教育全过程。
从学前启蒙、小学、中学到大学,应依据不同阶段的认知规律分层设计,形成连贯的培养链。
学前阶段侧重“好奇与感受”,让儿童在与人工智能的互动游戏中建立“科技服务生活”的初步认知。
小学低年级侧重“体验与认知”,不要一上来讲解知识点,而是让学生从“体验和感受”过渡到“初步认知”。
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侧重“理解与应用”,引导学生从“知道人工智能是什么”转向“知道人工智能怎么用”,初步掌握“用人工智能解决问题”的逻辑。
高中阶段侧重“探索与创新”,关注人工智能的跨学科应用、探索与创新,让学生在实践与伦理思考中逐步具备“用AI创新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人工智能教育应该覆盖青少年教育全场域。
必须打破学科、形式和空间的三重边界,将人工智能融入青少年教育的每一个关键场景,让科学技术成为伴随其成长的“全方位支撑”。
人工智能教育应该以信息科技为出发点,渗透到各学科。
人工智能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百花齐放的,“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等都可以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人工智能教育还要突破空间限制,形成“校园-家庭-社会”全场域的人工智能教育。
本文作者:
熊璋
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信息科技教材研究基地”主任
文章刊登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5年第19期
引用请注明参考文献:
熊璋.人工智能教育的中国道路[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5(19):1.
欢迎订阅
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订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伊甸园真容现世新疆于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