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黄璐璐)10月25日,“人工智能 + ”行动政策解读会在青岛世博城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全国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中小学一线教师、教育装备行业代表及媒体记者共300余人齐聚现场,围绕“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展开政策解读与实践交流,为教育装备智能化升级、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次会议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主办,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未来教育装备分会、山东省教育装备行业协会联合承办。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秘书长李瀛,山东省教育发展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魏光祥分别致辞,为会议锚定“政策落地、实践创新”的核心方向。随后,四位权威专家聚焦“人工智能 + 教育”的政策内涵、地方实践、技术应用与未来趋势,带来兼具深度与实操性的主题报告。
李瀛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 +” 行动的意见》正推动各领域智能化转型,教育装备行业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硬件基石”与“技术载体”,必须主动把握政策机遇、紧跟技术变革。他强调,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将持续发挥政企校协同联动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政策解读、技术交流、资源对接平台,助力智能技术真正落地教学场景,为教育装备升级与教学实践赋能。
魏光祥从地方实践视角分享经验。他表示,山东省始终将“人工智能 + 教育”作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教育强省的关键抓手,通过出台专项政策、搭建资源平台、推进示范试点等举措,已形成“政策引领、技术支撑、场景落地”的良好格局。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处处长任昌山,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创新”为题展开报告。他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已从“量变积累”迈向“质变突破”,但实践中仍面临“不会用、不能用、不敢用、不愿用”的现实难题。结合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部署,他提出三大推进方向:一是形成一批可复制的制度成果,完善人工智能教育标准体系;二是探索一批创新应用模式,聚焦智慧课堂、个性化学习等核心场景;三是打造一批优质创新产品,推动教育大模型、智能教学终端等技术落地,切实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质量提升与教育公平实现。
青岛市教育装备与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助理李晓梅,以“数字赋能,智育未来:青岛市‘人工智能 + 教育’的融合创新与实践”为题,介绍了青岛市构建的“一纲多本、多元建构”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立的“普及+专项+骨干”的教师分层精准赋能体系,初步形成科学的人工智能教育评估体系;总结了制度创新提升统筹水平、融汇贯通提升服务能级、应用为王提升成效为核心的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青岛样板”。
“中国孩子后劲不足的两点,一是兴趣驱动不足、二是无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博士、北京爱宾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和董事长闵海波在“从‘人工智能 +’到‘课堂智能体’:教育新范式的构建与实践”报告中直击教育痛点。他从人工智能三大要素讲起,分享了现代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模型技术的关键过程,即预训练、后训练和微调。就此,他提出智能时代教育的核心要围绕能力培养、人格塑造和知识传授,强调智能时代知识传授仅是教育的一部分,学生培养中价值取向极为重要。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孙富春以远程视频的方式作了主题为“破界・融合・创生:人工智能驱动社会各域的范式革命”报告。他重点介绍了结构性的智能化转型的社会进化,分享了技术红利带来的严峻挑战。
本次会议的举办,不仅搭建起“国家政策—地方实践—技术赋能” 的高效对接平台,更凝聚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的多方共识。参会代表纷纷表示,会议内容既有政策高度,又有实践温度,更有技术深度,为后续推进 “人工智能 + 教育” 落地提供清晰路径与宝贵参考。
作者:黄璐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伊甸园真容现世新疆于阗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