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字节资讯网2022年1月31日消息:
前段时间,微软687亿美元收购暴雪的消息,引发市场热议。
伴随着全球掀起元宇宙热潮,科技巨头相继布局相关业务,资本市场也上演火爆行情。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元宇宙似乎还只是VR、AR,认为硬件入口体验做到最棒才是唯一的路径实现虚拟现实。
但天风证券全球科技首席分析师孔蓉指出,进入虚拟世界,不一定需要等待硬件设备的完美。现阶段可以先通过3D和虚拟等技术把数字场景搭建起来,搬到线上体验初级“元宇宙”。它的体验可能不够完美,但能够先把模式跑出来,满足在一些情况情景下,场景/活动体验的线上化需求,通过目前的技术就可以做到,现有终端就可以体验。
孔蓉是天风证券研究所全球科技首席、海外研究团队负责人,在最新的一场深度分享中,她详细介绍了元宇宙可能的应用场景,从社交娱乐到消费零售、工业制造……
在她看来,元宇宙的第一阶段——3D化技术已成熟,初级应用已经展开,目前主要关注的是第一和第二阶段能够看到的机会。
她还分享了中外巨头在元宇宙上布局的差异,并给出了五个值得关注的赛道机会。
以下是孔蓉这次深度分享的精彩观点和全文,聪明投资者经授权独家发布,分享给大家。
“如果我们今天抛开元宇宙的概念,对很多应用场景,内容展示进行3D化的呈现和改造其实已经逐步开始了,这里面未来可能会包含非常多的机会。”
“未来的广告形式可能也会发生变化,原来的开屏和信息流广告会转化到数字空间里,而且和场景会结合得更加自然。”
“在未来一两年会出现大量虚拟3D内容场景的构建,这也是为未来VR内容生态做前期的内容储备。这是一个正向循环的过程,所以赛道可能是未来3~5年我们觉得能够能见度比较高的一个领域。”
“未来除了硬件以外,我认为内容和应用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因为硬件未来可能会很多,但是最终回到的还是内容,有内容才能够带动销量。
微软在做收购的时候,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有一句话叫内卷的尽头是内容,因为最后还是回到内容的争夺,是内容带来用户的。否则,硬件体验再好,没有很好的内容,用户也吸引不来。”
“数字人的生产,不仅限于一部分人,而是每个人能有自己的虚拟形象。能够做出这样工具的公司,肯定有非常高的价值。而且未来每个人可能有n个数字分身,可能还会SaaS化,一些公司已经试图在这个方向进行尝试,我们觉得这才是未来的机会所在。”
“虚拟人一定需要一个虚拟场景来建构应用的价值,在未来虚拟场景的构建可能也是一个机会。”
“社交未来肯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现有的2D社交未来也许很难完全承接新一代的社交需求,也就是场景化社交需求要被数字化搬到线上,这里会有大的平台出现。”
元宇宙的定义:理解这个阶段的元宇宙一定要了解roblox如何把“模式先跑起来”
当下,大部分人还是将元宇宙等同于V RAR ,认为硬件入口体验做到最棒才是唯一的路径实现虚拟现实。而我们在这里需要强调,对元宇宙当前的 理解 ,需要对 去年 美股 上市的公司Roblox 进行深度研究,不然无法真正理解当下正在徐徐展开的元宇宙热潮和可能的影响,无法全面了解和判断。
2015年我就开始关注虚拟现实,在当时的VR领域,大家都觉得要迈入未来的虚拟现实,可能只能通过硬件。例如要把VR的体验做得特别好,重量特别轻,这是原来所有的巨头都想的唯一的一条路。
但是去年Roblox公司上市之后,它把未来的虚拟世界用另外一种方式展现出来了。它可能没有硬件设备,因为平台不需要通过VIR就可以通过手机以及电脑登录,而把非常多的生活场景进行数字化和虚拟化。
从 r oblox 平台 开始我们发现 , 进入虚拟 世界 可能不一定只 能 通过硬件这一条 道路。 我们可以先把 数字化的 场景先搬到线上, 它的 体验可能不够完美,但 能够 先把模式 实现 出来, 同时 这个平台里其实很多都是 3 D化的场景,可能 目前 的技术就可以做到。
以roblox为案例,我们可以 引入 元宇宙 的定义 :3 D版的互联网 。 互联网时代,我们更多做的是文本、图文等信息的传递,通过APP或者网站进行展示,但很多线下的 “ 场景 ” 是没有把被 数字化地 搬到线上的 , 比如开会 、 演唱会 和 电影等等 。
这些场景是我们原来觉得可能只能在线下体验的,但其实是可以搬到线上,从而让更多人拥有更出色的体验,尤其是在疫情的背景下,这方面的需求是在不断增长的。
所以我们的理解是,如果认为元宇宙等于 VR,因为硬件还不够“完美” ,需要硬件逐步成熟 。但如果通过3D化技术,将现实的场景搬到线上,那么元宇宙的 第一阶段的 布局可能就可以循序展开了。这是我们与行业 非常 不同的一个观点。
元宇宙的应用场景:不仅止于社交娱乐、元宇宙对消费零售及工业制造等领域可能带来的变化
去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毕业典礼没法正常举行,但是对这种场景的需求是存在的,那么 应对措施就是 把这些线下场景搬到线上 。
它可能不够完美,不能达到 《 头号玩家 》中 绿洲那样的体验,但是它 其实 已经可以让大家体验 礼堂等虚拟校场景 了 , 很多学生 到t witch 上观看了毕业典礼的现场 直播 。
图:UCB线上毕业典礼
近两年以来很多线下的演唱会无法正常举行,一些海外明星如Lil Nas X、Travis Scott等知名rap歌手在线上召开了演唱会。
但和线下演唱会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方面它为每个明星设计了一个虚拟形象,并且能做许多上天入地下海炫酷的活动,突破物理环境限制,这也是平时现实演唱会看不到的动作表演,也因此非常受粉丝的喜爱;另一方面是线上演唱会使得全球的粉丝都可以同时收看,例如Travis Scott的演唱会大概有2000万人在进行同步观看。
图:2020年11月Lil Nas X Roblox演唱会
我们平时 经常接触各种类型的,线上和线下的会议。之所以选择在线下开会,往往是因为面对面交流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对方的表情、动作和反应,我们的交流才会有更多信息。
而在传统的线上会议中,每个人只有自己的一个图片头像。 因此,Meta(原Facebook)实际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它为每个参会者都设计了一个虚拟形象,并且构建了一个会议场景。
与此同时,它还在探索如何将每个人虚拟形象的表情和所要表达的意思匹配起来,从而通过数字分身进行更好的互动。我们认为未来通过现有的3 D 技术,将现有的2 D 会议进行体验升级,提高交流体验和效率,可能会在未来逐步出现。
图:Facebook Horizon WorkroomsVR会议室
而在工业领域,元宇宙也有广阔的应用场景。首先需要说明,工业环节中常常遇到的数字孪生技术,和元宇宙有什么样的关系?
事实上元宇宙就像一个大楼,我们关注的很多技术都是里面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说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所有的技术都不断向前演进,才可能迸发出下一站的 3D版互联网。
而工业领域目前也有许多的实际案例。第一个就是宝马的数字工厂。因为英伟达推出了一个工业元宇宙平台,称作Omniverse。全球搭建生态,寻找合作伙伴,并首先和宝马进行了合作。
它为他们定制了一个数字工厂用于设计和制造的环节。在设计领域,其实原本很多的设计师是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可能没有办法进行实时协作。但如果我们把它搬到一个可以3D可视化的应用上,大家就可以同步进行设计,宝马称这让他们设计环节的效率提高了大概30%。
图:宝马数字工厂
第二个则是制造业环节,一个引擎公司和某家电行业智慧工厂的合作。因为原来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预判,比如流水线需要多少个机械手臂。通过将物理环境复刻到线上,再加上智能AI技术,我们能更好地进行制造业环节的预判,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第三个很重要的案例是在自动驾驶领域。原来如果做自动驾驶的路测,其实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现实环境 中的道路环境和车流人流都十分复杂, 一辆车 可能 要 路测1万次 才知道它是不是安全的 。
其实还有一种方式 , 是把现实的环境镜像化 地 搬到线上 , 在这种虚拟的环境里,这辆车 可以路测无数次,也不受 时间的限制。在这个过程中,整个 路测的 成本 大大 节约 了,并且 效率上 也有 提升, 这在 自动驾驶领域 其实 已经开始有应用了 。
图:Tesla Simulation
元宇宙的发展阶段:当前第一阶段,3D化技术已成熟,初级应用已经展开
如果在时间维度上去划分,元宇宙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阶段。
最后是一个比较远的终极阶段,根据英伟达的测算,未来可能需要15年来达到这个状态。
图:元宇宙发展的三个阶段
那么在第一个阶段:社交和娱乐,就如我们提到的美国公司roblox,它 把生活中的场景数字化 、3 D 化, 让 更多 的年轻用户去体验 。 原来我们觉得 它 的画质 还相对 粗糙,但是在疫情的背景下,对于 将 现实世界虚拟化的需求 在不断增长 ,美国16岁以下的年轻人中,已经有70%-80%都在使用这个平台。
图:Roblox Party Place
比如说在美国之前有一个 名叫《鱿鱼游戏》的 韩剧特别火 爆。 原来如果做 影游 联动, 可能需要签 IP 、制作游戏,整个周期可能需要半年到 一年 左右。 现在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一个星期之内就上线了多款可以映射现实场景 的游戏 ,在美国受非常多的年轻人喜爱。
一方面是社交,比如Facebook也做了一个社交平台Horizon,已经开始β版测试了。原来我们会思考Facebook作为一个社交网站,为什么在几年前一定要收购oculus,做硬件。
但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我们 目前 看到的还是 2 D版的社交,只 承载了 简单的信息传递 。 但是未来要做的更多 是 场景化的社交,比如说会议交流 、 看电影 、听 演唱会 等等 ,通过一些 3 D 化、数字化 的平台, 我们可以一起在线上 体验。
图:Horizon Worlds
另 外则是和 游戏相关的 ,最近大家都 非常关注微软收购暴雪这件事 。微软对此的 阐述是 ,它 在搭建 元 宇宙的 基础 ,所以要去收购暴雪。
我们 对此 的理解是,如果未来微软要做消费级的 元 宇宙,它一定需要大量虚拟环境的构成 。 但是你不可能只搭建一个平台, 还 需要有 大量 IP 作为支撑, 所以它 选择了 收购暴雪。 另外,还有微软云服务的协同。
这 是我们看到的 元宇宙在社交和游戏等第一阶段的应用。 这个阶段可能不需要很好的硬件设备,通过一些已有的 3 D化方式 , 已经可以 把一些虚拟的场景搬到线上, 完成 元 宇宙的雏形 。 当前有很多公司试图搭建元宇宙平台,但未来我们会发现,非常需要重要的互动和应用,不然用户无法留存。
第二个阶段是在工业领域,包括汽车设计、建筑建材设计,都已经开始做3D化的改造了。我们和一些引擎公司交流,发现很多垂类行业有大量的3D内容需求。
如果我们今天抛开元宇宙的概念,对很多应用场景、内容展示进行3 D 化的 呈现和改造 已经逐步 开始 了 ,这里面 未来可能会包含 非常多的机会。
我们之前还了解过一家公司,它做的是3D的服装设计/服装的数字化,或者我们今天时髦点叫服装元宇宙。
我们看到原来服装的打版可能还原得不够真实,穿在模特身上不一定和最终的成品效果一样。但已经有公司通过 3 D化的技术把数字服装做出来了, 相比之下, 它更贴近我们真实服装的 材质。 所以这些3D化 的 技术 其实已经开始 应用到各行各业,帮助我们 将 信息 呈现得 更加的 真实 立体了。
在电商消费的领域,有一些平台已经开始 做 3D和AR 的 版本 。目前应用的还不够广泛,但未来这方面应用应该会逐渐扩大。 比如说 有 一家 海外 公司Vntana ,它 就把 一些 电商产品的展示搬到 了 线上 。原本 我们看到的 是 平面的图片,现在 它把图片 变成了 3 D形式,增强了它的空间感 ,随后 它的下单率提高 , 退货率 则 降低 。
图:Vntana为电商公司提供AR模型
其实国内有的公司也在尝试,比如房产中介网站平台,它其实把所有的房屋展示,从原来的单一图片转化成了用VR的全景摄像机拍摄,体验效果非常不同。因为图片没有纵深 和 立体感,很多房屋细节 也 是看不到的 。
但是用VR的 全景 摄像机拍摄之后,对于订单 率 转化 会 有帮助 。 所以这方面的3D/AR内容应用已经逐步展开了,而不是说离我们特别的遥远。
还有一个例子是广告。原来2D版的广告,可能包含开屏、信息流等多种形式,但是总的加载率不能超过20%。但是现在我们从roblox看到了未来广告可能的变化。
比如我们原本去s hopping mall ,是去线下 购物 和 体验,但如果把 s hopping mall数字化,用数字 孪生或3 D化的 技术 搭建起来,其实可以在每一个角落都贴上广告, 十分 自然, 同时 也不会有加载率的限制 。
因为 r oblox在这个平台 里,事实上已经开始了和 耐克 的 合作 。它 在线上打造了一个耐克旗舰店,玩家可以购买虚拟的鞋, 供 虚拟人物 穿戴。 但本质上 它 其实可以把它做成潮牌的鞋,在现实的环境里进行发售的。
另外它在每一个空间里都在展示耐克 的 logo,这 本身就是一种广告。 同样的还有Va ns ,它 打造了一个 滑板街区 , 而街区的 各个侧面都是Vans的广告以及logo。
所以 未来的广告形式可能也会发生变化,原来的开屏 和 信息流广告 会转化到 数字空间里,而且 和 场景 会 结合 得 更加自然。 而对消费者来说,购物的体验也会和原来有很大差异,既可以购买虚拟资产,还可以购买真实的物品。
图:Roblox与Gucci合作推出虚拟商品
在元宇宙的第二阶段里,肯定也有硬件设备的成熟,目前硬件的发展应该需要几年的时间才会更加完美。之后在终极阶段,不管是网络算力或者是交互社会都会和现在的阶段有非常大的不同,所以我们目前主要关注的还是第一和第二阶段能够看到的一些机会。
6层框架分析
6层框架中,下面5层都是所谓的互联网时代的应用或者是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元 宇宙, 可以理解为3 D版本的互联网, 其中 很多硬科技和硬件计算平台的系统软件应用,跟我们现在互联网时代所运用到的技术类似 , 未来需要的是更强的算力、更好的网络带宽、更低的延时 。也可以理解为是更完整深度的数字化,可能带来的是一场数字新基建。
图:元宇宙的6层架构
值得去提及的就是像VR这样的硬件设备,这个在未来三年,产品可能还会有很多变化,包括在算力层面,可能大家都会关注像英伟达这样的海外公司。因为在任何一个背景下,未来都需要大量的算力。
对于系统,Facebook在做自己的一套系统,软件、应用里边可能会有一些机会,但是系统、硬件计算平台、硬科技,还是很多大厂、巨头在布局,在上面的应用和软件这两层,未来一些中小公司的机会肯定会浮现。
刚才提到了引擎工具这一层。引擎工具这一层其实就是构筑所谓的源宇宙或者是数字空间,未来的数字世界。
我们在现实的环境里需要地产商打地基、建房子,如果把它搬到了线上,对应的就是引擎工具,未来对于引擎工具的需求 必然 非常多。
很多人关注的是游戏的引擎,因为跟原有的很多软件对比来说,游戏引擎里面的渲染能力更强,能够把更多的现实环境更好、更逼真地呈现在线上,所以未来游戏引擎的应用场景会更加广阔。
现在我们看到的unity、unreal的引擎,除了我们原来的游戏领域以外,讲的还是游戏引擎,但是在工业2B领域、建筑建材领域都开始应用了。
另外,在人工智能技术中,包括其中虚拟人技术,或者所谓的数字孪生技术,未来的需求也会提升。
在应用这一层,这里面包括工业、社交、娱乐、游戏。其中,社交在未来肯定会有很大变化,不管是现在的微信或者很多的社交应用,可能会逐步展现有场景的社交互动。在未来的2~3年一定会看到一些较大的变化,由于社交本身就是最大的流量阵地,所以我们觉得很多大厂应该会做转变或者是产品布局。
最上面是经济系统,也就是区块链,我在讲元宇宙,其实这个可能才是整个元宇宙中跟原来互联网时代完全不一样的。下面的5层都有相似性,但是最上面的所谓的经济系统、区块链,才是最重要的核心。
为什么需要区块链技术?过去,尽管数据是每一个用户提供的,但数据的价值依然属于平台,这是web2.0时代所看到的。未来也会出现一些数据隐私问题。但是在web3.0时代,数据的存储、使用、所属权都会发生较大变化。
在原来的互联网时代,数据的存储和运算更多集中于中心化的计算中心和存储技术,但是在未来 ,由于 大量动态数据 存在的必然 ,不可能只通过中心化的数据平台完成所有的数据处理,所以更需要分布式的存储技术和分布式 的 运算技术。
另外一个核心就是数据资产的确权。在现实世界里,我们对于现实世界的很多资产需要进行确权,这是通过中心化的机构去认证。比如,买房交易中,房产交易需要发证、盖章,证明房子归属于你,之后才能开始交易。但是如果在虚拟的世界里,对于数字资产的价值认同更高,那么数字资产怎么去确权?
因为数字资产数量之多,需要区块链的技术。可以帮助大量数字资产确权。它能够给你一个不同的编码,让资产可以流动。比如最早就是NBA和区块链NFT的结合,帮助图片版权确权,C端产生价值认同。
图:NBA推出的球星卡NFT-Topshot
图:NBA推出的门票NFT
中外布局巨头对比分析
接下来大致介绍:海外科技公 司 的发展路径、 国内外的不同以及差距 。
其实在几年前就开始尝试做硬件,那个时候的观点认为唯一的路径是,要把硬件做完美才能体验虚拟的世界。
2)第二种路径 通过平台 和 引擎技术 ,先把模式跑起来,把用户和流量拿进来
前几年有一家公司叫roblox,它是一个物理引擎公司,通过引擎编辑可以自己创造数字世界和数字空间。在这个模式里,可能不需要最完美的体验,但是可以把现实世界映射到虚拟平台中,让用户体验。全球已经有3亿多的年轻人开始使用这个平台,且用户还在增长,这种趋势已经开始形成。
引擎公司 , 这一类公司不是通过硬件, 而是 通过平台 和 引擎技术,先把虚拟现实空间 的 工具提供给 用户 ,让 用户可 以创造 虚拟空间 。 先把模式跑起来,先把用户和流量拿到手里。
英伟达是这个路径中具有代表性的公司。不管是底层的算力,或上层的软件,所有的技术都做了很久开发。在我们看来,英伟达的未来布局非常深远,它在国内、国外都在积极做生态,让更多的开发者一起进行3D化内容的制作。
图:英伟达元宇宙布局梳理
如果 从 硬件角度 来 看, 似乎发 展时间还要逐步展开 。 但如果从 Roblox 去看 , 这个事情已经开始发生了,而不是遥不可及 。我们认为未来大厂也或将发布类似 的平台,在未来几年会有很大变化,是社交 与 游戏结合 的 新的用户平台和流量阵地,这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
图:国内元宇宙布局与机会
腾讯的布局相对完整。不管是从内容上面,还是从整个生态、底层的云上,它都是比较完整的。所以腾讯在领域内的布局是时间久、有紧迫性的。
字节收购pico后,还是需要补充内容生态,只有硬件无法留住用户。
华为的布局元宇宙,我们认为可能是做企业元宇宙,主要是面对企业客户。这是因为华为本身企业客户较多。
而国内其他想做元宇宙的公司,整个理解和布局相对而言还比较初期,还需要加大资源投入。
第一个是VR。VR未来的几年赛道还是会有很多的变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红利逐步见顶,肯定会有下一代的设备来承接流量。
其中,Facebook在拼命烧钱把赛道要烧出来,因为它在里面投入大量的资源成本。
在未来一两年会 出现 大量虚拟 3 D内容场景的构建,这也是为未来VR内容生态做前期的内容储备 。这 是一个正向循环的过程,所以赛道可能是未来3~5年我们觉得能够能见度比较高的一个领域。
图:Facebook在VR/AR赛道布局
未来除了硬件以外,我 认为内 容 和 应用 也是 非常值得关注的 。 因为硬件未来可能会很多,但是最终回到的还是 内容, 有内容才能够带动销量 。
微软在做收购的时候,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 有一句话叫内卷的 尽头 是内容,因为最后 还是 回到内容的争夺, 是 内容带来用户的 。否则, 硬件体验再好,没有很好的内容,用户也吸引不来。
另外是引擎平台。构建虚拟世界的底层平台,基础设施,搭建虚拟世界的地基。这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平台,我们前面说抛开元宇宙概念,如果未来随着3D化内容需求的提升,这个领域也会有很多机会,包括在游戏,及工业垂直2B都有巨大需求和空间。
另外是虚拟人。现在已经很多的公司在做虚拟人,二级市场也炒得很火,也并不是一个新技术。类似于周深跟邓丽君的合唱,几年前周杰伦就做过了,但是现在的一个 不同 是很多品牌也会找到他们 。
原来可能是集中于 二 次元用户 ,现在逐步破圈 , 很多用户每天在电视上看虚拟主播,虚拟主播的演唱会一场两三百的门票,也愿意花钱或给他打赏。
现在在产业里面很多在找的是实时是数字人的制作,现在国内好像有一两家公司在做,大部分是基于CG做出来的,或基于一个画面。这在一段时间内会有娱乐广告代言的价值,但是它不是最终方向。
我们觉得 最终方向 肯定是工具化的, 也 就是说 , 数字人的生产,不仅限于一部分人,而是每个人 能有 自己的虚拟形象 。 能够做出这样工具的公司,肯定 有 非常 高 的价值 。 而且未来每个人 可能 有n个数字分身,可能还会S aa S化,一些公司 已经 试图在这个方向 进行 尝试,我们觉得 这 才是未来的机会 所在。
我们原来不能理解 : 有一个真实的偶像,为什么喜欢虚拟的人?现在其实 能够 理解 : 在这样一个平台 空间,对于 人 、 或物品 、 或动物, 用户 只要花了更多的时间,都认可它的价值。虚拟人 、 数字人其实也是这样的,这就是 小王子 与玫瑰花的故事,你花了 很 多时间 ,所以 就有价值的认可 。
但是未来存在的问题是,如果数字人没有场景,可能未来的互动和留存是不够的。所以从人到场景的搭建,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出现非常多的与美妆、服饰、时尚行业的合作。
包括有很多的明星也在做虚拟人,但是回到虚拟人一定需要一个虚拟场景来建构应用的价值,在未来虚拟场景的构建可能也是一个机会。 在国内也有很多的公司在做虚拟场景的构建、虚拟化二次元风格的产品,在未来可能会有比较重要的机会和变化。
另外就是在虚拟社交的赛道。这个赛道,社交体验肯定会有很大变化。从Roblox就会发现,很多年轻人在里面打造数字空间,一起交流,每个用户发送消息数大概是55条,超过美国message的人均数量,这是一个比较可怕的数据,一个更可怕的数据是:它的营销推广费用只有3.5%。
也就是说,它根本不需要去花很多钱吸引用户。但是对于短视频平台,它们还要花百分之二十几去买用户。
我们认为,社交未来肯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现有的2 D 社交未来也许很难完全承接新一代的社交需求,也就是场景化社交需求要被数字化搬到线上,这里会有大的平台出现。
图:Roblox全球日活用户增长情况
图:Roblox营销费用&DAU增长
文章来源:天风证券研究所 孔蓉
请继续
点击阅读 以下震撼之作:
136幅锁魂 ×21密钥开玄 伊甸园真容现世新疆于阗
点击上面零字节资讯网相机的圆圈 生成这篇文章的奇异、神秘的海报 然后将海报保存图片收藏,可发朋友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零字节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零字节网(0b.cn)
发射
点击查看中国前沿资讯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