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字节资讯网2023年2月6日消息:

最新研究揭示家蚕绿茧形成机制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重庆2月5日电 (记者雍黎)彩色蚕茧中天然绿色茧最为难得。记者5日从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悉,该实验室代方银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揭示了家蚕绿茧形成及茧色演化的遗传机理。这是首次在蚕体中鉴定到参与黄酮吸收的膜转运蛋白基因(簇),也是关于生物着色遗传机理的一项新发现。研究论文于近日在国际期刊《分子生物学与进化》上在线发表。

  据了解,家蚕茧色可分为3大类:不含或含有微量色素的白茧;由类胡萝卜素沉积形成的黄红茧,如金黄茧、肉色茧、粉红茧、锈色茧等;由黄酮类化合物沉积形成的绿茧。天然彩色茧丝不仅因天然色彩受青睐,还具有更强的抗菌、抗氧化、防紫外线等众多优越性能,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绿色茧比其他颜色的蚕茧更难得,研究和开发价值更高。”代方银表示,绿色茧色素不仅在丝胶中积累,也在丝素中积累,在脱胶后蚕丝仍能呈现天然绿色,解析绿茧形成的机理对于选育和创制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新型蚕品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先前的研究已基本揭示黄红茧系形成的分子基础,不过绿茧的遗传基础尚未被完全揭示,特别是关于表型更为鲜艳的“独立遗传绿茧”的分子基础还未得到解析。该研究经过一系列实验揭示了一簇串联排列的糖转运蛋白编码基因(Str),通过“剂量共享”协同参与家蚕体内黄酮类化合物的吸收而决定绿茧形成,并基于泛基因组系统分析了茧色多样化的形成机制,提出了从野桑蚕到家蚕的茧色演化模式。

  代方银表示,黄酮类化合物对人体健康状态的维持不可或缺,且对多种疾病有治疗作用,关于家蚕绿茧形成机理的研究结果,对于黄酮类化合物在动物及人体内的吸收利用研究也具有参考价值。

  审稿专家评价,该研究可以用于教科书,以展示在运用现代遗传学和基因组工具情况下揭示人工选择对表型性状演化的重要作用。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请继续点击阅读以下震撼之作:
136幅锁魂 ×21密钥开玄
伊甸园真容现世新疆于阗


点击上面零字节资讯网相机的圆圈
生成这篇文章的奇异、神秘的海报
然后将海报保存图片收藏,可发朋友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零字节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零字节网(0b.cn)

此文由访客“中国玉王”发布
“中国玉王”发布的所有文章
“中国玉王”提供的交易链接

我要在零字节网做自媒体, 发布内容

点击查看中国前沿资讯更多内容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9911081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515910221@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资讯首页 手镯检索 玉王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