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济区通过“拆违设位”大力推进停车泊位建设
为进一步摸清郑州停车治理难点,总结基层治理经验,自3月29日开始,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启动了“赴主城八区停车治理调研”活动,组织各辖区停车管理、交警、办事处、社区、物业等部门走访座谈。在当日奔赴中原、高新两区后,3月30日,调研团队兵分两路,一路深入金水、郑东新区两区摸底,一路奔赴经开、惠济两区调研。
郑东新区 停车场实现导示寻位、无感支付
3月30日下午,郑州市城管局调研人员来到了郑东新区熊耳河路与众旺路交叉口附近的一处在建停车场。
谈到辖区停车治理经验时,郑东新区停车场建设管理中心主任帖勇介绍说,该区严格遵循“共建、共管、共治”原则,全面推动辖区停车场建设,旨在实现“供给平衡”,让市民“有场可进,有位可停”。为此,郑东新区要求各乡镇办事处全面排查了辖区待建地块、空闲土地,乃至边角空地。同时注重“盘活”共享,强化错时开放,拉升使用率。
为进一步方便市民快捷出行安全泊车,该区不断完善智慧停车管理平台,目前部分停车场已通过号牌自动识别系统,实现了场内导示寻位、无感支付等功能。“通过实现停车智能化,不仅可以帮助市民了解周边停车资源,还可以为市民出行合理规划路线”。
据了解,郑东新区下辖12个乡镇办事处,机动车保有量31万多辆,各类停车场泊位共计42万多个。2023年,郑东新区设立共享停车泊位目标数12000个,新建公共停车场泊位目标数40000个。截至目前,辖区办事处共排查出闲置土地、边角空地等可利用场地58处,预计可新建8000个停车泊位;目前在建9处,约2680个停车泊位;完成建设停车场82处,共计13147个泊位;已完成共享停车泊位数5182个。
经开区 “1+4+N”形成合力
在经开区,调研团队主要就郑州第七人民医院周边停车状况,进行了走访调研。经开区市容科科长朱文瑞则重点介绍了他们首创的“1+4+N”常态执法机制。
所谓的动态管理“1+4+N”,即以“区精细办+城管、交警、办事处、社区+N”联合执法常态机制,以期“五指成拳”形成合力。
该机制由区精细办统筹,协调解决治理难点、堵点。成立交警、城管专职违停整治联合执法中队,属地执法中队和辖区交警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属地办事处组建违停劝导志愿服务队,由交管部门负责统一培训、统一服装,在主要交通路口、违停严重路段等值班值守,发现违停立即劝离。一旦需要执法部门配合,立即启动联合协作机制,确保高效。目前,已优先在明湖办事处组建了14支违停劝导志愿服务队,共200余人,基本达到一个社区一支队伍。
N,就是遍地开花的志愿者队伍。经开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交通秩序整治的积极性,开展了包括“交通违法我参与”“交通安全小手拉大手”“随手拍”等各类载体、各种形式活动,“有了群众的响应,事半功倍”。
此外,经开区还积极与国有平台对接,谋划包装了第三大街等一批公共停车设施项目,计划总投资13.5亿元,包括专项债6.9亿元,新增泊位3386个。目前,各项目进展皆超计划,其中建设的第三大街经南五路立体智慧化公共停车场项目主体已完成,正在内部装修,预计今年9月可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极大缓解周边医院、学校、安置区、企业等单位停车需求。
惠济区
拆违设位“放大招”
在生产路南阳路至天明路段调研时,惠济区停管中心副主任霍海涛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据介绍,截至目前,惠济区汽车保有量约为15.4万辆,停车泊位约19.9万个。按照郑州市区域划分工作内容要求,惠济区八个镇(街道)办事处,其中刘寨街道办事处、长兴路街道办事处为二类区域,停车位配建比例1∶1.1;江山路街道办事处、新城路街道办事处、迎宾路街道办事处、大河路街道办事处、花园口镇、古荥镇为三类区域,停车场配建比例为1∶1.3,“现有停车泊位数与机动车保有数量,暂时可满足群众车辆日常停放”。
但考虑到汽车出行流动性和未来的发展,惠济区仍不敢懈怠,“放大招”推进停车泊位建设。这一招,就是“拆违设位”。
所谓“拆违设位”,就是拆除违章违法建筑,增设停车泊位。为此,惠济区强力推进违法建设拆除力度,利用拆除后空闲用地设置泊位,目前已拆除违法建设约33000平方米,增设停车泊位约1300个。同时对辖区内闲置土地、低效用地、驾校、垃圾回收站等进行排查,建设临时性停车场,目前已完成选址86处、预计新增停车泊位13435个,已完成建设71处、新增停车泊位9788个,建设中13处,3047个泊位;规划中2处,600个泊位。
伊甸园真容现世新疆于阗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