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字节资讯网2021年12月8日消息:

未来热点深度解读——元宇宙

未来热点深度解读——元宇宙

发布于 2021-12-01 19:39

1.主流媒体关于元宇宙报道
新华社发布关于元宇宙的文章,文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认为,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以及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通过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编辑。

人民日报评论张近山发表《万物皆可“元宇宙”?》文章,“元宇宙”成为热门话题,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从英伟达宣布推出为元宇宙建立提供基础的模拟和协作平台,到日本社交平台GREE开展元宇宙业务,从微软正努力打造“企业元宇宙”,到脸书改名为元宇宙(Metaverse)一词中的Meta……不仅科技公司在元宇宙赛道上争相布局,一些机构也积极参与其中。多元的声音不一而足,可以明确的一点是:虽然元宇宙似乎拥有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但目前还是一个尚未成型的新兴事物。元宇宙产业还远远达不到全产业覆盖和生态开放、经济自洽、虚实互通的理想状态,在技术层面、法律层面、道德伦理层面,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证券时报(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态度较为保守,主要观点为两类:其一,“元宇宙”现在仍处于像素游戏 的初级阶段,距离实现真正的平行虚拟 世界仍然任重道远。其二,呼吁投资者保持理性。

 

2.元宇宙是什么?

 
如何理解元宇宙?——理想状态是自发无边际的社会体验
图源网络

为什么需要元宇宙?

(1)如何定义元宇宙:从信息传递角度,元宇宙将使得人类从传递图文信息、传递视频信息进化到传递物理信息,实现在一个虚拟空间传递现实的互动行为。元宇宙是整合网络通信、扩展现实、数字孪生、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拥有完整的经济逻辑、数据、物体、内容以及IP,是一个永续在线、不断被刷新的实时数字世界,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

(2)理想的元宇宙将实现效率的革命性提升和线上用户容量的极限扩张。在一个理想的元宇宙世界,物理世界的无限虚拟化使得生产要素无限丰富、生产力无限充足、近乎于0的边际成本使得社会生产效率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互联网长期趋势是规模和时长的持续提升,元宇宙突破两者在现有条件下的上限,人类线上用户容量将极限扩张(80亿人+、12小时+)。

来源:国海证券

(3)实现全AI自动化内容创作是元宇宙需要突破的核心。Metaverse是内容创作的最高阶,Metaverse将实现一个AI驱动的虚拟世界,丰富的内容供应近乎无限,虚拟社交活动从有目的性转变为以人为中心,可以实现自由探索,能够放手让AI填补世界,才能真正实现自发宇宙规模无边际体验。

(4)去中心化是理想元宇宙的重要特征,最终是否依然会导致垄断或中心化仍未可知。元宇宙的去中心化一方面是为了保障UGC独立、高效地内容创造;另一方面是保障经济系统的稳定和透明,遏制寡头和垄断。然而初始元宇宙本身也是由人类所建立,是否可能会出现由于逐利或其他原因而导致的中心化,仍具有不确定性。要实现完全去中心化的元宇宙理想状态,可能需要建立后,由不受人性操纵的高阶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来帮助管理秩序,实现透明化、规则化运行。还有一种可能是底层去中心化,上层仍然保留中心化组织。

3.元宇宙技术路径解析

如何通往元宇宙?理想情况下的元宇宙运行状态=大规模用户持续在线+高沉浸感/高仿真+高效内容生产+去中心化信息存储和认证。为实现这一理想运行状态,至少需要五层基础技术底座支撑:网络及运算技术、仿真交互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创作工具/内容分发平台和区块链技术。整体来看,我们认为元宇宙是人类对一个能够自由探索的理想虚拟世界的美好愿景,但目前距离元宇宙得以实现所要求的技术基础还相去甚远,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网络:预计元宇宙至少需要6G以上网络,6G网络有望在2030年开始商用。在覆盖范围上,6G网络将是一个地面无线与卫星通信集成的全连接世界,通过将卫星通信整合到6G移动通信,实现全球无缝覆盖, “万物互联” 才可能真正实现。具有AI功能的6G有望释放无线电信号的全部潜力,转变为智能无线电,为元宇宙用户提供实时、 流畅的沉浸式体验。

(2)算力:元宇宙对算力要求是近乎无穷的,目前全球算力远远落后于数据和算法增速。人工智能在元宇宙的广泛应用导致元宇宙对于算力的消耗是指数爆炸增长的,算力支撑着元宇宙虚拟内容的创作与体验,更加真实的建模与交互需要更强的算力作为前提,大规模用户的持续在线和创作需要近乎无尽的算力作为支撑。量子计算可能突破摩尔定律解决元宇宙算力问题,但目前还存在许多高难技术瓶颈,预计在2050年以后才有可能实现通用量子计算机,提高量子比特的操纵精度,从而有条件进行面向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3)物联网:万物互联为元宇宙提供物理现实还原基础,当前物联网发展还处于爆发前期阶段,可能仍将持续数年。物联网要实现规模化加速演进必须解决碎片化、安全、成本三大发展难题。要真正实现真正实现万物互联,关键是建立统一底层IoT系统,实现终端、网络、设备产品等标准统一化。

(4)仿真交互:2021年,全球市场VR头显预计出货837万台,其中中国市场VR头显预计出货143万台,预计全球AR/VR硬件市场出货量在未来五年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全球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超3500亿元。

目前,虚拟现实已经有较多垂直领域落地应用场景,产业机会值得关注,然而XR设备尚未实现理想的沉浸式体验,仍存在价格成本高、使用感差、使用空间限制、便携性差、续航时间短、设备兼容性较差等问题,距离元宇宙所要求的高沉浸、高便携度、高兼容性,能够进行大规模推广的状态还相去甚远,同时在XR设备内容供给上也存在内容品类少、内容数量少、开发节奏慢等问题,内容供给端仍需大量扩充以满足多人群多场景需求。

(5)区块链:从发展历程来看,区块链经历了去中心化账本、去中心化计算平台、去中心化金融,现在已经发展至NFT阶段,NFT可能解决元宇宙生产资料和资产所有权问题。近一年来,海外NFT交易平台火爆,国内互联网大厂也纷纷试水数字藏品,但国内出于监管考虑目前暂时无法公开自由交易。当前的NFT市场,流动性相对匮乏,应用领域和场景较为单一和小众,也存在一些炒作行为,暂时没有实现市场自由定价,距离大规模落地,还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

4.元宇宙产业发展风险

关于元宇宙风险,八成网民持中立态度

(1)资本操纵风险

通过创造新概念、炒作新风口、吸引新投资进一步谋取高回报,已成为资本逐利的惯性操作。

虚拟币作为元宇宙的经济系统支撑,在元宇宙概念炒作加持下币价也出现持续震荡,背后国际资本金融收割操作嫌疑凸显。

从拉升股价到减持嫌疑,从概念炒作到资本操纵,从市场追捧到监管介入,雏形期的元宇宙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产业和市场都亟需回归理性。

(2)经济风险

虽然元宇宙中的货币体系、经济体系并不完全和现实经济挂钩,但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虚拟货币实现和现实经济的联动。

当元宇宙世界中的虚拟货币相对于现实货币(法币)出现巨幅价值波动时,经济风险会从虚拟世界传导至现实世界。元宇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巨型资本的金融收割行为提供了更为隐蔽的操纵空间,金融监管也需从现实世界拓展至虚拟世界。

(3)垄断张力

监管层面的中心化:元宇宙世界和现实社会一样,需要完整的货币系统、经济秩序、社会规则、管理制度、文化体系甚至法律约束,其涉及的约束边界都需要中心化组织的参与和监管,元宇宙的公共性和社会性使得完全去中心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一个伪命题。

产业布局层面的中心化:各家巨头间的竞争态势决定了其生态的相对封闭性,完全开放和去中心化很难实现。

(4)产业内卷

元宇宙是游戏及社交内卷化竞争下的概念产出。除却人才和用户资源的抢夺、监管压力加码,游戏及社交的产品模式也逐渐进入瓶颈期,相关互联网巨头进入到存量互割和零和博弈阶段。内卷态势下亟需一个新概念重新点燃资本和用户的想象空间。

虽然在新概念加持下阶段性实现了资本配置的帕累托改进,但概念上的突破并未从本质上改变产业内卷的现状。

(5)隐私风险

元宇宙作为一个超越现实的虚拟空间,需要对用户的身份属性、生理反应、行为路径、社会关系、人际交互、财产资源、所处场景甚至是情感状态和脑波模式等信息进行细颗粒度挖掘和实时同步。

这对个体数据规模、种类、颗粒度和时效性提出了更高层面的要求,个体隐私数据作为支撑元宇宙持续运转的底层资源需要不断更新和扩张,这些数据资源如何收集、储存与管理?如何合理授权和合规应用?如何避免被盗取或滥用?如何实现确权和追责?如何防范元宇宙形态下基于数据的新型犯罪形式?

(6)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问题可以说是数字空间中一直存在的一个“顽疾”,虽然区块链技术为认证、确权、追责提供了技术可能性,但在元宇宙空间大量的UGC生成和跨虚实边界的IP应用加剧了知识产权管理的复杂性和混淆性。

元宇宙是一个集体共享空间,几乎所有人都是这个世界的创作者,这也衍生了大量多人协作作品,这种协作关系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对于这种协作作品和团体著作权人需要有确权规则。

元宇宙中的虚拟数字人、物品、场景等元素很可能是来自或者改编于现实世界对应实体,这种跨越虚实边界的改编应用很可能会引发知识产权纠纷,包括人物肖像权、音乐、图片、著作版权等。

(7)沉迷风险

元宇宙因自身交互、沉浸体验及其对现实的“补偿效应”而具备天然的“成瘾性”,虽然我们的愿景是让人们在虚实之间自如切换,但沉迷风险必然存在,这与近期国家对游戏等产业的监管加码也相呼应。

另一方面,倘若虚拟世界的价值理念、交互逻辑、运转规则和现实世界出现明显分化甚至是异化、对立,使得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的人对现实世界产生不满、憎恨、仇视等负面情绪。

过度沉浸在虚拟世界亦有可能加剧社交恐惧、社会疏离等心理问题,亦或影响婚恋观、生育率、代际关系等人际问题。

5.结语

最后引用人民日报评论张近山话语“我们离元宇宙的世界有多远?这个问题可能短期内不会有答案,但各类打着元宇宙旗号的套路与骗局已经有滋生的苗头。一些知识付费项目把元宇宙包装成一夜暴富的机会,声称“未来只有元宇宙这一条路”,以贩卖焦虑的方式借机敛财。一些人言必称元宇宙,没有任何与之相关的实体内容却热衷于抢注各种相关商标,挖空心思从元宇宙概念中分得一杯“流量羹”。这就提示我们,对待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和探索的同时,也要保留一份审慎和理性。即便元宇宙有可能成为真实世界的延伸与拓展,潜在的机遇和可能带来的变革值得期待,每个人仍需理性看待当前的元宇宙热潮,警惕任何以科技和未来为名义的忽悠。”
这正是:
万物皆可元宇宙?理性常在少烦忧。

图源网络
请继续点击阅读以下震撼之作:
136幅锁魂 ×21密钥开玄
伊甸园真容现世新疆于阗


点击上面零字节资讯网相机的圆圈
生成这篇文章的奇异、神秘的海报
然后将海报保存图片收藏,可发朋友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零字节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零字节网(0b.cn)

此文由访客“中国玉王”发布
“中国玉王”发布的所有文章
“中国玉王”提供的交易链接

我要在零字节网做自媒体, 发布内容

点击查看中国前沿资讯更多内容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9911081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515910221@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资讯首页 手镯检索 玉王易经